5年内第3次终止!规模细分行业第一难突破行业产能过剩窘境
9月24日,洛阳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超股份)终止创业板上市申请,这是中超股份第三次终止,终止在第三轮问询回复尚未披露的阶段。此前公司分别于2019年、2020年申报创业板、科创板上市后撤回。此次IPO,公司拟募集资金12.4亿元,选择的是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保荐人是海通证券。
《摩斯IPO》研究后认为,中超股份正面临基本的产品下游电缆行业产能整体过剩,新产品下游锂电池行业阶段性去库存的窘境。公司业绩增长乏力,报告期大额分红同时又募资补流,让公司IPO再次划上了句号。
中超股份主要是做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基本的产品包括以超细氢氧化铝为代表的低烟无卤阻燃材料,以及以特种氧化铝、勃姆石为代表的锂电池涂覆材料等。
裴广斌与张金华合计控制中超股份61.61%的股份,是中超股份的控制股权的人和实际控制人。公司董事刘爱林与实际控制人裴广斌、张金华持股票比例相近,但未与裴广斌、张金华一同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未认定为共同控制人。交易所让公司结合刘爱林在公司处承担的职务及经营决策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报告期内股东大会及董事会的参会、提议、表决情况等,说明实际控制人认定依据的充分性,裴广斌、张金华、刘爱林三人在历次股东表决中是不是真的存在实质性合意。
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中超股份营业收入分别是6.81亿元、8.34亿元和9.36亿元,同期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亿元、1.41亿元和1.42亿元。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毛利率分别是30.72%、27.70%和25.84%,毛利率不断下滑,公司业绩整体已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报告期),中超股份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4480.00万元、5600.00万元和4480.00万元,三年累计分红1.46亿元,同时,公司计划使用募集资金中的2.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报告期内,中超股份产品较为单一,主要营业收入及经营利润来自于超细氢氧化铝产品。超细氢氧化铝阻燃剂收入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93.22%、89.87%和89.02%。公司生产销售的超细氢氧化铝产品目前主要使用在于电线电缆、高端保温材料、覆铜板等领域。
目前,我国电缆行业产能整体过剩,下游电力、通信、建筑等传统行业增速放缓,竞争非常激烈,利润微薄,开工率不足,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且电缆公司数众多但规模普遍偏小。也因此,中超股份各期前五大客户集中度约30%,客户较分散,毛利率下降。
报告期各期,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63%、4.60%和5.04%,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4.81%、5.26%和6.67%。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超股份先后自华东理工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受让取得了“超细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ZL7.2)”和“一种快速陶瓷化耐火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ZL6.1)”两项发明专利的所有权。公司坦言,上述受让取得的专利不能直接生产有关产品,但专利所涉及的有关技术及制备方法已用于公司的超细氢氧化铝系列新产品的生产中。
报告期内中超股份还存在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高校存在合作研发的情形。交易所对公司是不是具有独立研发能力,是不是真的存在对第三方技术依赖提出了问询。
据招股书披露,中超股份基本的产品超细氢氧化铝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连续三年产销规模位居行业首位,2022年公司超细氢氧化铝市占率超过20%。目前超细氢氧化铝整体市场规模比较小,交易所对公司大规模扩产的必要性,是不是真的存在竞争加剧及产能过剩的风险及能否充分消化募投项目产能进行了重点问询。
作为中超股份新发展的另一条支线业务,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池涂覆材料尚处于市场导入期,特种氧化铝和勃姆石产品产能产量较低,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和经营利润的比例较小,目前锂电池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